谁的百日
1245恐怕是我这个倒霉孩子接下来百日也忘却不了的数,有的时候,人类挺神奇的,平日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分钟从指尖从眼前溜走,这次失去才懂得弥足珍贵,这四十分钟令我甚是刻骨铭心,恐怕比所谓的誓师励志更为行之有效。 三年前的一个月后,这么说多少奇怪了些,但中考比高考晚上一个月,实则距离上次的百日危难也不到三年。那时候的初三学牲,合唱着土到不能再土的《我相信》,那时候的那一刻停电是让还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苦命孩子第一次体会到玄学的力量——法拉第,特斯拉,麦克斯韦等一众甭管是不是雷公的雷公,上苍祝我!!! 那时的我,那时又红又专的我,仿佛对形式主义的怨恨还没有深入骨髓,或许我并非那群真正为之所迫害的。当我成为那个我所厌恶的表演者,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我只会想着那一切,值得吗?看到的是一群管理者在面露难色地杂乱无章着,看到的是廿寸金也换不回几寸光阴,看到的是一群面对着本应用于冲刺的精力石沉大海,却只能暗中咒骂而无力反抗的孩子。 我想,一个还能够出现在学校里的学生,大多都在这个放手一搏抑或是危难的关头憧憬着未来,渴求着通过一百天的努力实现改变,我们,真的需要这碗溶解着满满嘌呤的鸡汤吗。好像孩子不愿意喝汤药是常理,真正得到心安的是看着孩子喝下汤药的家长,纵使从没有过能经过科学和逻辑正式证明喝汤大补,民间,不都是这么说的吗? 所以,40个厨子,抑是40个孩子,40分钟,一个操作,试图去让这碗鸡汤看起来色泽鲜亮,让坐在第一排的“家长”们看到这鸡汤不错,然后700个孩子要面露难色地把汤喝下......至少,家长自己的心里得到了安慰,孩子喝下了汤就会有裨益,民间,不都是这么说的吗? 高三的老师常说一句话,抓大放小,求的是质同效的平衡。临时加上的一个动作,真的需要把四十余人拴在舞台上苦苦等待吗;这一秒的连贯,真的会让七百余学生大有所获吗,用着接近二十分之一的学生......算了,怨气太重,我要文明。 完美主义貌似无可厚非,不合时宜的完美主义,表面上忙忙碌碌的完美主义,恐怕最为......令人不齿。